你們知道嗎?肉骨茶這個名字是從馬來西亞傳來的,馬來語的發音叫做「BAK-KUT-TEH」這個名字,我就覺得超級親切,就像我們臺灣的小吃一樣!說起來,這「TEH」的發音,很像閩南語的「茶」。

這道菜不只是一道菜,它還代表了許多歷史和故事。像是潮州胡椒風味的白派肉骨茶,或是福建的黑派肉骨茶,都是由中國南方的移民帶到馬來西亞後,發揚光大的美食喔!

許多觀光客到大馬都特地品嚐那香香的肉骨茶。尤其帶有一點胡椒味,真的很下飯,

尤其當地人超級愛那個帶有藥香和肉香的湯,喝起來真的是一口接一口,根本停不下來啦!那麼,大家知道肉骨茶湯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嗎?

肉骨茶的由來

新北松發肉骨茶包真空包外送 》為何我選擇踏輕肉骨茶?一位美食

 

肉骨茶,這道美食真的和它的背後故事緊緊相連,有時候,一道料理的起源可以講述好多好多的故事。

 

說起來,肉骨茶這道菜真的很有趣!想像一下大大的帶骨豬肉,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再加上滿滿的胡椒調味,香氣四溢~

尤其肉骨茶中一定要有胡椒這個神奇的調料,不止我愛,古人也超愛的!它的起源可追溯到遠古的印度,然後慢慢的被帶到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

而且喔,馬來半島上的很多勞動力移民,他們發明了肉骨茶這道料理,主要就是要補充體力,真的超有歷史感的一道菜呢!

在家自己做肉骨茶的方法

所需食材 (供2-4人份)

  • 豬骨 300-500 克 (推薦使用黑毛豬,更有口感!)
  • 豬五花肉 300-500 克
  • 炸豆皮 (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
  • 貢丸 (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
  • 金針菇 (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
  • 肉骨茶湯料一份
  • 水 300 毫升
  • 一顆整蒜頭
  • 小束香菜 (可依喜好選擇是否添加)

調味品

  • 糖 (適量)
  • 鹽 (適量)
  • 白胡椒粉 (適量)
  • 醬油一大匙

肉骨茶製作三大步驟

肉骨茶製作步驟1.

新北松發肉骨茶包真空包外送 》為何我選擇踏輕肉骨茶?一位美食

在鍋中加入冷水,將豬骨和豬肉放入後開火。當水滾後,關火並取出肉材沖冷水,備用。​
請注意:開始煮煮之前請使用冷水哦!

肉骨茶製作步驟2.

新北松發肉骨茶包真空包外送 》為何我選擇踏輕肉骨茶?一位美食

在鍋中加入300毫升水、肉骨茶包、香菜和整蒜頭。當水滾後轉小火,慢煮約一小時。若使用電鍋,可直接燉煮一小時。

肉骨茶製作步驟3.

新北松發肉骨茶包真空包外送 》為何我選擇踏輕肉骨茶?一位美食

最後,加入自己喜歡的配料,像是貢丸、米血、豆皮和調味料,拌勻後再煮滾。熱騰騰的肉骨茶準備上桌,保證讓家人讚不絕口!

製作肉骨茶的偷吃步方法

簡單快速的美味—踏輕肉骨茶

新北松發肉骨茶包真空包外送 》為何我選擇踏輕肉骨茶?一位美食

踏輕肉骨茶是您追求效率與品質的首選。在現今忙碌的生活節奏中,許多人渴望能夠快速地準備出一道美味的佳肴。直接購買踏輕肉骨茶讓您不必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和準備材料,只需按照簡單的步驟,即可輕鬆烹煮出傳統的馬來西亞風味。

保存完整的傳統風味

儘管您不需要自行準備繁瑣的材料,但踏輕肉骨茶依然保留了那獨特且令人懷念的傳統風味。選用上等的香料和優質的肉材,每一口都是一次味蕾的旅行,帶您回到那滿桌家鄉菜的溫馨時光。

輕鬆製作,享受家庭時光

不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準備食材和調味料,這意味著您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與家人共度。購買踏輕肉骨茶,您只需花費短暫的時間就可以製作出一道美味的料理,留下更多的時間享受家庭的歡樂和溫馨。讓美食成為家人之間的紐帶,增強彼此的感情。

藝人推薦

食尚玩家也有特別報導踏輕肉骨茶喔

現代生活與肉骨茶的選擇:傳統製作與踏輕的便捷之道

在現今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每一分鐘都是金錢,每一刻都承載著我們的熱情與夢想。面對繁忙的日程,我們經常追求效率,而傳統的烹飪方式往往因為其繁瑣和耗時而被忽略。肉骨茶,這道深受喜愛的傳統料理,當然也不例外。

自己在家製作肉骨茶,確實帶有一種原始的滿足感。從選材到調味,每一步都體現了對家人和自己的愛。然而,這樣的烹飪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而這兩者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寶貴。

而踏輕肉骨茶,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它綜合了傳統的口味與現代的便捷,省去了調味和長時間熬煮的過程,但味道仍然不減當年。購買踏輕肉骨茶,不僅能讓我們在忙碌中迅速享受到這道美食,更代表著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時間,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總結來說,無論是自己製作還是選擇踏輕,都是對肉骨茶這道料理的一種愛。但在現代社會,效率和便利往往成為首選。踏輕肉骨茶,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口味的追求,同時也適應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確實是現今最佳的選擇。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臺北肉骨茶英文真空包外帶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傳統美食都因繁忙的都市生活而漸漸被邊緣化。然而,踏輕肉骨茶的出現為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重新喚醒了我們對這道傳統料理的愛與回憶。

踏輕肉骨茶不僅僅是一包速食,它是對傳統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詮釋。在包裝裡,每一粒香料、每一塊肉骨,都蘊藏著獨特的風味和故事。當熱水注入,那濃郁的香氣瞬間充斥整個空間,仿佛帶領我們回到過去,重新體驗那家的味道、那憶的溫度。桃園正宗肉骨茶做法料理包推薦

而最重要的是,踏輕肉骨茶省去了繁瑣的製作過程,讓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輕鬆享受到這道傳統美食。它滿足了我們對於效率和便利的追求,同時也不忘初心,堅持傳統的味道。桃園正宗肉骨茶做法試吃心得

所以,無論你是想快速享受一頓美味的午餐,還是渴望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踏輕肉骨茶都是你的最佳選擇。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帶著踏輕,重新找回那失落已久的味道,享受這份珍貴的時光。新北a1肉骨茶做法料理包推薦

十二月的天很冷,清瘦的我身上沒有一點脂肪,所有的冷都是熬過去的。喜歡冬天里溫暖的事物,比如火苗、熱水,比如那些靜悄悄占滿心房的感動。慶幸生命里多出一個大哥,隔著冰冷的手機屏幕,他暖暖的,一直走向我。 三年前的一次投稿,我接觸到了《新銳散文》,這是一個優秀又不失水準和檔次的散文平臺,也因此汲取了很多來自于文學的熏陶和影響。讀到那些靈魂與情感碰撞的文字,我沉默的喜歡,將孤僻的自己遠離喧囂。我在文字里游走,也在文字中相遇。 在眾多刊登的散文里,透過充滿生活和深情的文字,我注意到了新銳散文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字像一條涓涓細流溫潤著塵世的心,他侃侃述說著煙火歲月,他把暗淡無光的生命活得熠熠生輝,他的文字不做作、不牽強,他對世界充滿感動和感恩。我記住了作家的名字——李東輝,廊坊師院教師,中國作協會員,盲人。發表小說散文三百余篇,百余萬字。散文隨筆集《黑暗中的觸摸》獲全國盲人優秀文學獎,廊坊市第七屆“文藝繁榮獎”,散文集《在看不見的世界中》獲浩然文學獎,廊坊市第九屆“文藝繁榮獎”特等獎。多篇作品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征文比賽一等獎、河北省第一屆散文大賽第一名。其作品被一些省份選編初中語文輔助教材,被選為中考語文閱讀試題。他是黑暗中用心書寫的作家,他讓我充滿敬慕。他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悲憫著世事滄桑。忽然生出一些沖動,我有話想對那雙二十三歲就看不見的眼睛說,我想把真誠的問候和祝福給他。醞釀的心緒推到筆尖,一篇《看見》成文了,我寫下來了結心愿,算是不辜負曾遇見他。熱心的主編劉莉老師親自把此文轉給了李東輝,一切發生在意料之外。 我記得那是一年前秋天的深夜,劉莉老師轉來李東輝的微信原文,他真誠致謝,沒有一丁點疏遠和冷漠。他像記憶里熟悉的故交老友,他加了我這個最平凡的小粉絲。以后的日子里,我們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們偶爾有交集。 上個月是女兒的十六歲生日,由于工作和時間沖突,我沒能給她準備生日禮物,作為母親我是遺憾的。十天前趁著休息日,我去了新華書店,想給女兒補上遲到的生日禮物。書店的書實在太多,向工作人員咨詢卻不如人意,她們推薦的書要么女兒已經讀過,要么已經添置在家。兩層樓的書店竟不知道該買什么?忽然靈光乍現,不如問問李東輝老師。是的,相識以來我一直這么叫他。消息發出去,卻并不抱希望他能回復,也許我的信息早被他的眾多書友淹沒,也許他并不能想起我,也許此刻他還在午休,也許我有些唐突和冒昧。算了吧,我繼續在書架前尋找,首先選定了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史鐵生的書其實我沒讀過,但曾在李東輝老師的朋友圈瀏覽過,我下意識的記住了他多次提到的史鐵生。 手機的提示燈閃了,李東輝老師很快給來回復。“雅心,方便語音嗎?”我禮節的回過去:“可以,我聽您說。”語音通話的鈴聲想起來,接通時聽見了他真實的嗓音,那聲音很溫和,讓我提起來的忐忑和不安慢慢緩下來,老師說:“很難得有人喜歡到書店買書,無論你是給女兒還是自己挑選,我都非常樂意推薦,我們先聊書吧……”從史鐵生到余秋雨,再到卡爾維諾,我們聊書、聊寫作、聊生活。老師沒有一點兒架子,我告訴他女兒并不信我,不信我能認識一名真正的作家,他在電話里笑得很爽朗,他說下次出書時一定親自署名給我寄來,那樣可以向女兒最好的證明。他還說認識我并不以一個作家的身份,我們該是千萬人中沒有錯過的緣分。如果我不曾注意過他的文字,不曾留心一個盲人,如果我沒有寫那篇《看見》,如果劉莉老師不曾轉給他,如果他沒能及時的讀到,如果還存在很多變數,我們都將無法相遇。當老師說這些話的時候,他在我眼里真不像一個作家。我相信人格的魅力,像此刻我們該是相互吸引的,這種情愫干凈而圣潔。東輝老師提了一個要求,他希望我們可以兄妹相稱,喊出“大哥”的時候他已經是我一輩子的兄長。哥說過幾天是他新書的作品研討會,會上的發言只想說一件事“我的寫作無關名利……”。忽然想起曾讀過他的一段文字:“真正的寫作,是內心的呢喃,是心魂的投奔,是自我修煉的過程,自我修煉的過程不是昂首挺胸,勇往直前,而是在左右蒼茫間撥開迷霧,為生命的行走明確一個方向;真正的寫作,是在虛無與絕望中給生命找出活下去的理由,是在現實與夢想,黑暗與光明,懷疑與信仰之間為自己尋出一條路來……”是的,我堅信,命運蒙上了他的眼睛,卻賦予他格外通透的內心。 短短的82分鐘語音通話結束了,哥說他此刻正在書房,天氣晴朗,陽光暖暖的。掛電話時哥說了最后一句:“世間最美的線條不是畫出來的,而是流淌出來的……”我琢磨著,哥何嘗不是那根生命流淌出來的線條?我又忘了剛才他推薦的書名,他說一會兒重新發來,想著暗示他發語音,他卻大咧咧說發文字也不麻煩。這通電話打破了我們之間所有的疏離,我眼里的他沒有作家的光環,他只是我的大哥,一個眼盲心亮的人。 >>>更多美文:心情日志

秋天一過,東鄉的孩子便在玩耍嬉鬧中等待著一種美食了。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一口咬下去,滿嘴的黑色。咧嘴笑時,花花的護衣上還會稀稀落落地灑了黑色的芝麻屑。 這便是東鄉人在每年的十月初一才吃的一種特色小吃——“糍團”。“十月朝,吃糍團”,很多年來,這樣的習俗一直被東鄉人堅守著。 在東鄉,農歷十月初一被稱作“十月朝”(讀去聲zhào),而“糍團”的“團”的聲母也很特別,不念“t”,而念“d”音,音短促而有力。 這一習俗起源于哪朝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外婆的童年,這一習俗就已經盛行。這還是我高中時候邊做作業邊問詢外婆時候知道的。而就在上周,我拿同樣的話問母親,母親居然用了同樣的話回答我,她小時候也是這樣聽長輩們說的。 對于東鄉能干的主婦而言,糍團的做法很簡單。磨芝麻,煮糯米飯,巧手一張,一個個玲瓏飄香的糍團就閃亮登場。先是磨芝麻。芝麻是東鄉人自家地里收獲的。秋天的太陽辣辣地曬著,脆生生。自家堂屋的天井里,樁臼被抹得干干凈凈。石頭臼,石頭樁,都是力氣活。常常,三兩個主婦們會邀約著,相互幫襯。你一下,我一下,沒著沒落地樁著。輪空的主婦手里拿著舊衣破衫,細心地縫補著。漸漸地,芝麻的香味出來了,就有無所事事的孩子探頭探腦地看。愛干凈的主婦們便會大聲吆喝著讓他們離開,唯恐因為孩子們的奔跑而讓芝麻粘上了灰塵。在孩子們奔跑的背后,主婦們開心地笑著。 不過,東鄉人不說做糍團,而是搋糍團,“搋”讀chuāi,但東鄉人也讀去聲:chuài。單單這個搋字,便讓糍團的形成過程有了不一樣的妙處。早年的情景,主婦們是用手在鍋里反復地搋,搋結實了,便有了黏性,糯米有韌性,因此越搋越黏,越搋越費力,但也會越好吃。現在,大多數主婦已經出于衛生習慣的考量,用各種攪拌米飯的工具替代了。反復地敲,反復地撻,反復地拌,直到結實了為止。 接著,就是練主婦們的巧勁了。一個搋結實的糯米飯團被放進一個藍邊碗里,反反復復地滾。藍邊碗里早已放好了磨碎的芝麻。芝麻可以隨著主人的口味調整。考究的,會在黑色的芝麻里加進綿白糖。當然,計劃經濟時候,白糖是憑票供應的。所以,童年的我們能夠吃到甜甜的芝麻糍團會被鄰家的孩子羨慕的。 黑芝麻,白飯團,在深深的藍邊碗里,黑白分明。滾著滾著,黑色漸漸占了主角的位置,那米的白渾然被黑淹沒了。滾著,滾著,一個溜圓的糍團就誕生了。 滾好了的糍團還是半成品。細心的主婦們會一一拿出來,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竹篾盤籃里,一個個隔開。老黃的盤籃里,黑黑的芝麻糍團蹲伏著。在早年昏暗的煤油燈下,一個傍晚時分,放學回家的我,曾經以外是盤籃里爬進了田雞而嚇得奪門而跑,那已經是很遙遠的故事了。 糍團做好了,家家戶戶的煙囪里便有了縷縷的炊煙了。成品的糍團還得放油鍋里煎。糯米的香,芝麻的香,豆油的香,夾雜著,混合著,隨一縷炊煙,裊裊地散落在村落間。遠處的谷地里,幾只麻雀停息著,眺望一下,呢喃著,羨慕著這人世間的香甜幸福。 其實,在外地,十月朝又被稱作“寒衣節”。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歷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據《禮記·月令》,農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舉行迎冬禮,禮畢返回,要獎賞為國捐軀者,并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已經死去的人怎么受賞呢?為他們“送寒衣”。上行下效,遂相沿成習。但令人困惑的是,作為周王室的重要分支,有吳王闔閭之父余昧墓葬之地的東鄉,為什么在十月朝這一天沒有將“寒衣節”的習俗保存下來,倒是很匪夷所思的。 而在相隔不遠的南京和蘇州等舊時通常意義上的吳地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習俗。在南京,十月朝這一天也有“送寒衣”的儀式。當晚,老南京人要將各種冥衣裝進一紅紙袋里,上面寫明家中故去人姓名,把紙袋供在家中堂上祭奠一番后,拿門外焚燒,同時將剛收獲的赤豆、糯米等做成美食讓祖先嘗新。而在吳地,據史料記載,吳人會在農歷八月二十四這一天被稱之為“稻稿曰”的日子里吃糍團。新糯米和赤豆作團祀灶,謂之“糍團”。一般為白色。這樣的糍團和東鄉黑色芝麻包裹的糍團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據此說來,東鄉的糍團當是東鄉又一特立獨行的習俗該是無疑的了。 東鄉神奇,因為這一個個獨特的習俗而愈發令我著迷。 >>>更多美文:生活散文

這棵洋槐樹,是我五歲時和爺爺一起種下的。 爺爺手里握著一把大鐵鍬,我手里握著一把小鐵鍬,他一鏟,我一鏟的給小樹刨坑。待坑刨好了,爺爺讓我把槐樹苗的根部放進坑里,再用手穩住樹身,他就一鏟接一鏟地往樹周圍回填土。土填好后,我就用腳來來回回地在松軟的泥土上又蹦又跳,等爺爺覺得踩結實了,他就提來一桶清水,順著樹周澆了一圈。 這是我第一次種樹,又是和爺爺一起,別提多高興了!種完樹,爺爺坐在一旁的凳子上歇息,手指夾著香煙,一邊鼻里噴著煙霧,一邊笑著對我說:“豆豆,這棵洋槐樹會和你一樣長大哩!” 幾年后,我和洋槐樹都長高了。我的個頭已齊著爺爺的肩頭,洋槐樹卻早已高出爺爺很多很多。站在樹下,仰望著它日漸蔥蘢的樹冠,像一把撐開的巨大的傘,像一團駐足停歇的綠云,心中透著甜蜜的幸福…… 去年暑假的一個傍晚,突然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一陣狂怒的風刮得洋槐樹劇烈地搖擺,它像一個受了驚嚇的孩子般渾身打著顫。我在屋內緊緊抱著爺爺的胳膊,心不由地緊張起來。突然,一道白光閃過,只聽“咔嚓”一聲巨響,還未等我回過神來,又是“轟”的一聲震地的響聲。我和爺爺趕忙跑到窗前,只見洋槐樹的樹干被雷劈成了兩半,一半順勢倒在地上,而另一半卻固執地矗立著,被劈開的創口還冒著幾縷白煙。我心疼地看向爺爺,爺爺也有些茫然地望著窗外…… 過了一個多小時,風停了,雨住了。我和爺爺走到大門口,只見滿地狼藉,到處是斷枝殘葉……接下來的幾天,我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門前照看洋槐樹,給它澆水,不敢有絲毫馬虎。一天,我發現有許多螞蟻從樹被劈斷的地方進進出出,鼻子不由地酸起來。但我依然給樹澆水,日復一日地照看它。等我開學要離開老家時,一再叮囑爺爺要照看好洋槐樹,記得給它澆水。 當我再次回到老家時,欣喜地發現:洋槐樹新長出了許多細細的枝條;樹枝上還冒出了許多新發的嫩綠葉子,著實讓我的心又一次被震撼了。我用手輕輕地撫摸著粗糙的樹皮,仿佛安慰著我大病初愈的伙伴。閉了眼,樹上仿佛已開滿了洋槐花,一串串雪白的小小花朵,風鈴似的在空中蕩漾;空氣里也彌漫著淡淡的甜香,蜜蜂們已在花間嗡嗡地忙開了…… 今年回老家,看到洋槐樹已完全恢復了生命力,像一個獨臂的健壯的青年。晚飯后,我們一家人習慣性地搬來椅子,坐在樹下聊天,洋槐樹仿佛能聽懂似的,也在頭頂簌簌地低語著…… 這就是我的洋槐樹,它頑強的生命力震撼了我,使我從內心對它生出許多敬意。樹能如此,人呢?我們的身邊不是也有許多像洋槐樹一樣在逆境、困境中頑強生存的人嗎?那是多么可愛、可敬的一群生命呀! 祝愿我的洋槐樹永遠健康! >>>更多美文:美文閱讀

RR11DD45CEF55WEFE


新北松發肉骨茶包推薦
嘉義肉骨茶做法真空包外帶 》踏輕肉骨茶:那些年,那些味,那些回憶

arrow
arrow

    j86u2ef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